「日常系」或「空氣系」等標籤,或者適合引入介紹《戀愛中的小行星》 — 畢竟《戀愛中的小行星》是芳文社四格漫畫所改編。故事描寫高中天文及地理學部的活動,藉此側寫高中女生的高校生涯,也是頻繁見於日常系作品的故事結構。故事充滿著相當狂熱者向的天文知識,也寫出了少女間一絲絲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百合情誼,也算是常見的內容主題。
但《戀愛中的小行星》最動人的,是「日常系」無法概括的,諸多對「夢想」的描寫。
許多日常系作品每話談著「實現夢想」,實際卻在泡茶吃飯離題萬丈。會如此描寫,源於這些日常系作品所描繪的氛圍正正是一種夢想般的,近乎夢幻的高中生活。這些作品沒有必要追求夢想,畢竟夢想即當下;在這些作品裡真正的主題,其實是「想盡辦法去維持短暫的快樂時光」,及時享樂。
《戀愛中的小行星》的「夢想」略有不同。作品中所謂的「夢想」,通常皆為具體而且可以實現的目標;而且,實現夢想,意味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意味著改變自己。
像是女主角米菈和蒼的目標為「尋找小行星」,並以蒼的名字為小行星命名。「尋找小行星」一事,看似遙不可及。現實之中,卻時有業餘天文學家建造私人設備,成功找到小行星。
隨著話數逐漸推移,米拉和蒼二人也越來越確切地接近這種目標。從最初不過遙遠的童年願望,到了最後參與石垣島上舉辦的觀星活動,先後處理了住屋、報名、入選、尋找小行星的過程。雖然無功而還,你卻能感受到兩人確切地朝向尋找小行星的目標。
這種追求也反映在作品的一些取向。其中一種為科學知識:因為正統的天文學及地質學愛好者,必然會懂得辨認星座,知道如何使用器材,知曉天文現象的成因,也因此作品才會顯得如此硬核。
另一種面向還是得回到「夢想」的描寫:作品中不僅僅描寫那些已經存有著夢想,並追尋夢想的少女。作品也描寫那些還未確立夢想,或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行動的少女。
作品後半提及到的七海悠,就是個這樣的例子。因為目睹親人遭遇災難,她想要鑽研氣象學。七海性格倔強,厭倦一事無成的自己。燒烤之際,雨後天晴,七海目睹環地平弧,感到興奮,忍不住向部員解說。
雖然七海的表情仍是硬邦邦的,如老師所講,這種「喜歡氣象學的心情」,卻不會說謊。夢想也恍如引力一樣,引導懷有夢想的人們走向目標。
若你好奇為什麼前半在講天文,後半加入氣象學,這種鬆散的社團結構也可以說是《小行星》的一大特色。
和一般的日常系作品裡以同一興趣捆綁的社團不同,《小行星》的社團內匯聚了「天文」、「地理」、「氣象」等範疇的喜好。捆綁眾人的並非同一的興趣,而是名為「追求夢想」的引力:有團員想要鑽研氣象,改善生活。有人想要成為太空人,抵達月球。有人想要鑽研石頭和地質學。有人想要成為地圖繪製員。雖然目標不同,但彼此尊重及嘗試理解各自的目標,同時又分別朝向各自的目標前進。
諸多夢想當中,最矚目的,大概是女主角米菈和蒼的目標。
在第一話最初接觸到星空,橙髮少女的米菈最直率的感想是:星星就是一個點啊。為什麼人類會對這個「點」如此著迷,不惜如此追逐如此遙遠的小行星,以致到最終渴望發掘小行星,以獲得小行星的命名權?
或者是星空浩瀚。一如作品總喜歡描寫少女仰望星空,搜尋那些熟悉的星體與故事。或如《浪漫觀星部》所提及到的,星空即故事的編制,又如蒼所講,「雖然只是發光的點,用線連結就會變成星座,遙望則像是時光機」。星空除了是無窮無盡想像的去向,還是一座時光機,能目睹宇宙初始的光芒。
但我最動容的,還是如女主角米菈所講,「孤身一人的話就只有自己的世界。聯繫起來的話,就會有許多可能性,不斷擴張,恍如宇宙」——如果人際關係如宇宙,那人即一顆又一顆的小行星。每一次人與人的遭遇,恍如星球互相吸引,影響彼此的軌跡。
當年幼的米菈說要以蒼的名字,為小行星命名,那意味著將轉瞬即逝的緣分,將這種短暫的相遇,轉化成能如星座匹敵,甚至不朽的命名記錄。那是閃耀的青春所編織而成的星座。或,夢想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