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什麼驅使你一連五天都去香港動漫電玩節? 是愛呀或者是責任呀?亅
今年動漫節除了頭籌卡頭3位送手機,每天一位購買ps4主機及vr贈送超值獎品外, 可能剩下的真是只有愛與責任, 今年多了台灣遊戲廠商參展,比如心動網絡,米哈遊這兩間台灣的遊戲公司,卻少了google play及madhead的加持。
香港動漫電玩節, 我們將兩個概念拆出:
動漫與電玩, 是這個展覽的核心, 但依照我一連五天入到場內的感受,電玩多於動漫,甚至有很多完全無關的事情加入了本次的動漫電玩節中。
近年的動漫電玩節裏的動漫部都是由兩間企業概括:角川、木棉花
動漫這一個元素在香港動漫電玩節中彷彿已變到可有可無。 而且特別是木棉花所售賣的產品亦令人覺得是淘寶貨, 比喻他們推出的手錶, 在淘寶搜尋相類似的商品只需要78元, 然而在其售價中標升得令人震驚。 上年是角川散貨節, 今年淘寶 散貨節, 每一年的稱號都是令人感到不安。
之前的香港動漫電玩節名稱叫做香港漫畫節, 旨在推廣香港的本土漫畫, 留意清楚,是香港的本土漫畫,但近年的性質已有改變。
筆者是一名有排頭籌卡的人, 我在旺角麥花臣排了兩天的通宵, 卻遇到了代排隊的情況, 導致原本籌號為20排去50多, 這無疑是大會的安排問題。 而且大會在管制排隊前的指引並不清晰, 導致種種情況發生, 例如登記完身份證後需要排籌者依然留在原地等候一晚, 我想說代排隊的人只需要排一晚, 但我們這些排了兩天晚上的人,排隊有什麼意義呢? 基本上我在隊中見到有很多十一歲都未夠的小朋友也來排隊, 或者一些大陸的 公公婆婆也來排隊, 香港動漫電玩節, 動漫電玩這個性質是否已有所改變? 只是一個拿福利吸引人進場的一個節?
再說一說電玩, 今年的Bandai 已經不再推出遊戲讓參與展覽的觀眾試玩, 轉為展示模型等等, 可見該商也認為電玩在香港動漫電玩節無宣傳效果, 當然這也是我的推測。
心動網絡及米哈遊來參展故然是一件好事, 能夠把遊戲推廣至香港, 但我所見到的只有核心玩家去進入攤位,感興趣的潛在玩家卻很少, 香港動漫電玩節是否達到宣傳效果亦備受疑問? 最多人的似乎就是網石公司的攤位(這裏是指台灣遊戲廠商中最多人的), 戀與製作人甚至直接開舞台搞活動, 樓下的粉絲亦是瘋狂, 喜歡一款遊戲沒有錯, 但是我相信公司參展亦是為了宣傳, 重複上面的一句, 感興趣的潛在玩家卻很少, 動漫電玩節是否達到宣傳效果亦備受質疑。
龍頭的電玩因素代表商playstation, 亦是一如既往地大量推出試玩攤位讓人試玩, playstation能夠良好地代表動漫電玩節的電玩因素, 但卻因素霸佔過強, 其他遊戲廠商及遊戲主機製造商均未能達到宣傳,比如上年有參展的xbox今年亦未能見到其蹤影。
最不關事的是什麼? 就是我見到有兩間電訊商在宣傳, 這裏是香港動漫電玩節, 並非香港電腦通訊節, 打著其他公司的遊戲或者動漫應用程式來進入香港動漫電玩節進行宣傳, 這無非就是現代的商業代價, 應該說, 香港動漫電玩節由展覽性質漸漸轉為商業性質。
當然,這個節日無非也是想促進商業利益營銷, 但是我見到的商業性卻遠遠比展覽性更高, 香港動漫電玩節未來的路應該怎麼行,應該怎樣辦?
今年搞了香港電競嘉年華, 但其實我相信感興趣的人應該很少, 遊戲是多人玩, 但是否主流就不明, 香港動漫電玩節未能跟隨風潮舉辦有關的比賽, 轉移為舉辦其他遊戲的比賽, 說真的一句, 不是感興趣的人會感覺是可有可無的。
Cosplay大賽就更不用說了, 基本上參與cosplay大賽的我見到大量都是關於某款王字頭耀字尾的遊戲, 實質上有很多coser並不會想上台參與比賽而是默默地cosplay進入會場, cosplay大賽這件事情似乎已經跟動漫沒有關係, 當然cosplay不單是指動漫人物的扮演, 是指虛擬人物在三次元上的角色扮演, 我要澄清一點, 我並不是對cosplay持偏見, 只是認為大會應該引入更多元素的cosplay作品, 而並非單一地引入少量,及比賽的宣傳應該提高。
筆者認為這個節日的存在意義已經變得不明朗, 真正願意五天入場的人只是愛與責任, 其他的都是第一天進場買東西搶福利後便回家。 不久的未來, 責任是什麼? 福利及購物。 愛是什麼?游戲及動漫的愛。 這些都可能會消失。
總而言之,我對香港動漫電玩節 一直以來的發展感到不看好。 各性質的所需亦有待改善, 而且大會的安排亦需要進行檢討。
*筆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所有公司名稱, 並沒有任何宣傳及商業的性質, 所有在文章中提到的論點均是筆者的主觀感受, 每個人的感官不同, 請不要介意。
*本文主要針對的是香港動漫電玩節的本體, 並不包括cp05, 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