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RIGGER的另一部作品《KILL LA KILL》相比,《小魔女學園》有著幾個共通的特色:故事無厘頭、主題王道、符號滿天飛、TRIGGER高質量的2D動畫(雖然《小魔女學園》的某幾話有偷工減料之嫌),最終回必然會打到上天。相比起符號滿天飛而氣氛接近《天元突破》的《KILL LA KILL》,《小魔女學園》最大的特色,在於故事的舞台、設定等等都接近西方的魔法師故事,而不接近日系魔法少女。而且,《小魔女學園》的比喻亦簡單得多:這是一部有關於動畫製作、動畫師的動畫。一部讓一群動畫製作家介紹個人觀點的動畫。
一套「子供向」的動畫
根據監督吉成曜在2013年做過的訪問,《小魔女學園》在最初的主題,其實是關於「一個年輕的動畫師看了一部低俗的深夜魔法少女動畫,因此而加入業界,結果被同業嘲笑」的故事。就算到了2017年,在日本雜誌Febri採訪吉成曜的文章,吉成將「動畫師」轉換成「魔法」,後來亦指出,《小魔女學園》寫的是吉成對業界的觀察。這些觀察,其實無背離這條主題——吉成提出的這個主題雖然是2013年的OVA,但其實完全可以套入電視動畫裡亞可的處境:因為看了閃光的夏利歐的低俗演出,所以才加入魔法學院,目標是想要成為娛樂大眾的魔法師,結果卻被所有出身名門正統的魔法師嘲笑。如是者,亞可一邊懷抱著夢想,一邊吊車尾的學習魔法,與朋友過著波瀾萬丈的日子。
當然,吉成其實也提出過,《小魔女學園》其實是很有意思地想要「做成兒童向作品,就像是《忍者亂太郎》一樣的方向類型」,單純將這部作品,看成是俗稱「子供向」的童話/兒童動畫,或者當是一般的合家歡動畫,也無不可。但那麼強調「比喻」,在於這部倘若用比喻來閱讀,會令作品顯得截然不同。否則,作品呈現的立場顯得太過一面倒,甚至乎得有點奇怪。
作品接連重申魔法已經沒落,各大魔法世家衰敗,加入魔法學院的人數銳減,魔法已經不被世人所需要。魔法一族衰退,十九、二十話卡文迪什家族變賣家產、舊作、原則,與及克魯瓦用眾人的負面情緒轉化成魔力,甚至乎校園裡一眾校長、教師,屢次強調魔法石和魔法極為有限,甚至乎說「魔法被敬仰的時代已經完結了」,其實全部都在展示魔法師一行人對未來的焦慮。
但有趣的地方是,作品沒有提及過現代的魔法師是怎麼樣與社會接軌——按照道理,如果魔法可以飛天遁地,治療人類,發明藥品,保家衛國,召喚出歷史上的各種神獸,還可以用路由器/科技品普及化,是魔法世家以外的人類也能使用的力量,魔法其實沒有理由會被人唾棄:如此方便的術式,被社會拋棄,難免太奇怪了。
一套關於動畫的動畫
而如果我們將吉成曜的想法、還有「動畫=魔法」的比喻,作為解讀作品的框架,《小魔女學園》的不少元素頓時顯得很合理。早前已經提及過,劇本的九大魔法師對應的其實是迪士尼的九大元老(Disney’s Nine Old Men):這九人動畫師不僅製作了不少現代動畫的名作,其中兩人更頒布了著名的動畫製作指南「動畫的12項基本法則」(The Twelve Basic Principles of Animation)——這個設定對應的,其實就是大三曲腿圖。
如克魯瓦在劇中所講、還有劇中的演出,大三曲腿圖/十二項基本法則其實是些劇中人「早就知道」的基礎原則,但卻是所有魔法當中最偉大的魔法。按照上面提及過的比喻,魔法課程對應各種動畫技巧和專攻的形體。十二項基本法則雖然簡單、基礎,卻是一切技巧和理論的基礎。當年的華特迪士尼就是依靠著如此基礎的東西,取悅了當年美國戰後的一種民眾。
這個設定呼應卡文迪什家族的過去(是一間動畫製作商),所以卡文迪什家道中落,其實亦是在暗示當代的動畫製作商的際遇:近代動畫製作揮霍無度,變賣家當(重製舊作)也不能讓觀眾買賬,結果只能出賣原則,反而氣跑了原有的觀眾。此處寫大型的、傳統的、墨守成規地追求華麗的場景的動畫公司衰退,其實亦是在暗示業界的衰退;二十話最終寫現代的魔法該是舊與新的的結合,其實亦是在遙遙呼應現代動畫該走的路。
類似討論業界的場景,可謂要數多少就有多少。不管是精靈罷工(十三話)、黑幕利用民眾的情緒取得魔力、又或者是閃亮的夏莉歐「偷走」了亞可的魔力、夏莉歐蒙蔽並且簡化了一般人對於魔法的認知、野人因為風評被害而不想Retake,這些其實全部都可以對應業界常有的問題:動畫師薪水低、動畫商得依靠煽動民眾賺錢(俗稱「炎上商法」)、網上風評被害,以致到動畫看起來永遠那麼簡單,但做起來卻是兩回事:讓亞可爬無止境的瓦崗蒂亞之樹,其實即是比喻動畫家攀爬技藝是一場無止境的探求。
諸如此類的場景,不管怎麼樣乖離,看起來總是可以連到這個比喻——動畫即是魔法;魔力即是錢;魔法師是動畫師、公司的體現;當代的名門和貴族當然在暗指目前的各種動畫公司;扯遠點講,各種不同類型的動畫課程,其實指的是專修不同動畫技巧、形體的課程。最終回將亞可和戴安娜的映像上載到電視、加入旁白,甚至乎可以看成是直接指出比喻對應的映像媒體:動畫。
一套致敬的動畫
正因為大部分《小魔女學園》的回合都在比喻動畫業界的不同面向,外加作品穿插著大量看似莫名其妙的美式動畫捏他,《小魔女學園》的不同回合之間的聯繫太鬆散。故事的內容跨度太大,時常令人覺得設定無頭無尾就突然開始,然後不少設定又只出現一兩次,最明顯的其實是獵鬼一話。而無論你是否以比喻/作品意欲指向的隱喻閱讀,這種隨性的劇本設計,或多或少亦在某些訪問裡體現出:吉成曾經提及過,最終話繪畫掃帚火箭的主意,是在製作最終話之際與今石洋之討論得出的,而不是事先決定好的場面。
回看起來,《小魔女學園》有著大量無厘頭的設定和展開:作品時而獵鬼,時而讓露西長出滿地的蘑菇(還闖進潛意識裡,出現了SILENT HILL的三角頭),時而戴安娜與亞可交換身份,忽然又跑去討論科技與傳統動畫技術之間的融合和衝突。這些離奇神化不可思議的場面,隨性得看似不按照牌理出牌,隨性得類似劇中亞可打破傳統的情況——《小魔女》所走的這種方向,在日本動畫業界裡顯得不入流,又恰恰呼應日本動畫(除卻宮崎駿)在國際間屬於偏鋒的事實。
另一邊廂,《小魔女學園》有認真的一面:《小魔女學園》一作對於動畫傳統技法的尊重和回顧,其實正好體現在作品的動畫製作。除了是貼近日本動畫製作的傳統,幾乎只用2D手繪,去選擇老鼠、小飛象、海豚、白蛇等等難畫的、需要貼近觀眾想像的實在動物。這些處理,體現出TRIGGER等人不僅在回顧「魔法少女」的歷史和起源,其實亦在回顧動畫歷史上的經典作品:白蛇傳、小飛象、Tom & Jerry、日系機械人、迪士尼黑白動畫。我甚至乎會覺得,先於一切符號,《小魔女學園》其實充滿著TRIGGER社對於先賢的敬意。
當然,除了致敬,《小魔女學園》亦可以是一部勉勵動畫師的作品。除了是勉勵新人精進技術,勿忘動畫製作的起源,鼓勵信心(「信心即是你的魔法」),我認為作品想要傳遞的思想,就在OP2的歌詞:「像按下了快門一樣/映照瞬間的畫面/一個沒有名字的故事/無論是誰都可以成為英雄/因為我們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不是嗎?」:儘管亞可的英雄譚、天選的設定,難免和劇本想要表達的內容有點衝突,但作品描寫亞可、戴安娜等人作為努力家,相信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這條主線正好呼應上述的歌詞。
正因為努力,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性」;而如果未來真有這樣的可能性,我願意跟上。
PS:戴安娜還是快和亞可結婚吧。魔女界的未來就靠你們了。
經由:、pixiv